分享

经济形势 REF:意大利工业危机非常严重,出口已经不够用

CONGIUNTURA REF——根据米兰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报告,意大利工业的危机远远超出了经济周期,并达到了影响工资、就业、利润、投资的水平,但最重要的是扩大了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差异并使复苏有问题

经济形势 REF:意大利工业危机非常严重,出口已经不够用

对于工业部门,2011 年下半年又出现了一次衰退。 整个行业在第三季度之前一直处于抵抗状态,按不变价格计算的附加值停滞不前 (-0,1%),然后在第四季度出现大幅收缩 (-2,2%)。 事实上,考虑到整个服务业仍然保持坚挺(第四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为 -0,1%),年底的衰退完全是工业造成的。 还考虑到今年前几个月出现的明显不利趋势,可以说 2012 年第二季度该行业完成了全年的收缩。

当前危机的真正特殊性不在于其强度的绝对值,而主要在于它开始时的生产水平仍远低于此前的高点。 这一特征证实了近年来的产出损失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确定性”性质,与经济周期走势无关。

与前一次下跌的幅度相比,最近的复苏幅度很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的一个特点,与其他欧洲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已经失去了地位。 此外,我们在工业活动趋势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只会在当前阶段扩大,因为意大利经济正在与欧洲外围的其他经济体一起经历特定的冲击,这因此决定了与其他国家相比距离的增加。

即使在今年的头几个月,经济指标也证实了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 事实上,根据经济调查,整个欧元区已经开始扭转趋势。

另一方面,Istat 进行的调查显示,意大利工业信心气候调整至 XNUMX 月至 XNUMX 月的最低水平,对订单和生产趋势的预期略有改善。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我们注意到公司没有报告仓库库存过剩。 与其他经济体不同阶段的周期是我们经济危机特征的自然结果,基本上转化为国内需求下降的阶段。

国际环境开始复苏这一事实可以帮助我们限制危机的破坏,使公司能够在未来几个月内扩大出口。 净出口在 2011 年已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考虑到按不变国民核算价格计算的出口增长了 6%,而进口仅增长了 1%。

因此,2011 年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很大,几乎增加了一个半百分点,抵消了国内需求下降对增长的影响,尤其是在库存变化的主要负贡献之后到 GDP 增长。 同样有趣的是,在 2010 年至 2011 年的两年期间,意大利自欧元推出以来首次缩小了其出口增长与欧元区平均水平的差距。

然而,表征需求构成的其他方面不利于工业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机械投资的崩溃,年底收缩了近 5%,而国内消费的下降在商品方面更为明显(第三年为 -0,7%,-与服务相比,第四季度增长 2%,两个季度均略有增长(分别增长 0,1% 和 0,3%)。

存在这样的风险,即公司将通过重组甚至完全关闭工厂来适应新的、永久性降低的生产水平,从而进行自我重组。 因此,输出损失将成为永久性的。

根据国家会计数据,过去两年的危机导致公司利润率大幅下降,这些公司未能将单位成本的增加完全转嫁到产品价格上,而最重要的是受到产品价格上涨的支撑。原料。 企业提价困难是终端需求低迷阶段和外部竞争压力的结果。 该行业盈利能力的恶化是麻烦的明显迹象。

在这一阶段,银行政策必然变得更具选择性。 因此,在这个阶段,企业制度迫切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动性需求。 如果再加上由于经济衰退而重新形成的闲置,我们就可以理解 2011 年第四季度观察到的投资崩溃。另一方面,由于在许多情况下工厂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不能在其时间对生产力产生负面影响。

工业部门在 2008 年至 2009 年期间录得大量失业,如果我们按工作单位计算,则约为 700 万,工业就业人数占意大利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下降。 从“头部”看,损失较低,严格意义上的工业工人减少了约 400 人,但这只是因为每个员工的工作时间减少了,这既是由于兼职工作发生率的增加,也是由于冗余基金中的工人。 这意味着,如今通过减少每位员工的工作时间来应对新危机的空间有限。

减少就业的新阶段的开始将为该国真正的去工业化铺平道路,同时也会影响长期的生产潜力。 长期失业存量的形成实际上可能是就业人员在一段时间内被大规模驱逐出生产循环的可能结果。 这种情况的后果似乎能够调节工资动态的趋势。 第一次减速出现在 2011 年,并且可能在 2012 年至 2013 年的两年期间也可能出现工资调整阶段。

意大利的工资减速与欧元区更具活力的国家的相反趋势重叠。 工资增长差异的扩大一方面支持欧元区国家之间国内需求动态的差异,这对必须努力向处于更好周期阶段的经济体出口的较弱国家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只要我们的生产力继续停滞不前,意大利和德国工资增长差异的扩大可能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工业体系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德国工业。 正如我们所见,经济衰退只会加剧这种情况,因为它决定了投资的不同趋势。 意大利工业的投资正在下降,标志着我们生产系统技术升级阶段的滞后,这只会拉大与企业投资的经济体的距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