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对亚洲危机的货币政策:SACE 分析

发达国家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可能对亚洲国家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该地区的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杠杆进行干预。

应对亚洲危机的货币政策:SACE 分析

在他的时事通讯 XNUMX 月号中“方案” SACE 涉及两个主题:

· 亚洲:应对全球危机的货币政策;

· 欧盟对伊朗的制裁:对欧洲的影响?

我们已经在文章中广泛讨论了第二个主题 “对伊朗的制裁: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在 Jasmine Zahalka 的附加分析中。 因此,我们关注第一个。

为应对 2009 年的经济危机,亚洲主要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实施了一系列 刺激、财政和货币政策,迅速做出反应,走上经济复苏之路。 显然,这些措施的副作用是 经济过热, 可见于 高通货膨胀率银行信贷增长.

然而 目标 亚洲新兴国家政府和中央银行的目标显然是 通货膨胀率的稳定性 保持最佳的国际竞争条件。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出现具体复苏的最初迹象时,大多数国家改变了方向,采取了 限制性货币政策. 这些措施的效果自然与各国的具体特点有关,首先是与对国际需求的依赖程度、经济的开放程度和出口部门的多元化程度有关。

自2011年年中、国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和 GDP 预估下调,迫使大多数亚洲国家进行 课程修正 首先是关于货币政策。 从数字上看,发达经济体与亚洲新兴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一目了然。 事实上,前者 GDP 增长率的下降(从 1,9% 下降到 1,3%)对应于后者的 GDP 增长率大幅下降(从 9,6% 下降到 7,5%)。

在 SACE 数据表中,参考了 三个真正的风险 亚洲经济体可能面临的: 出口放缓的, 投资减少 无论是国内外还是 通过金融市场传染.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 保守或观望的货币政策,但从商业角度来看较为封闭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或菲律宾)除外,因此较少受到外国需求冲击的影响,这些国家奉行适度扩张的政策。

Il 风险 不应低估亚洲经济放缓的影响,因为它可能引发一场 加剧发达经济体状况的连锁反应. 事实上,该地区最大的国家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原材料进口国之一,如果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减少,这将转化为随之而来的进口减少。 意大利也是如此,2010年意大利对中国和印度的出口额达到12亿欧元,比上年增长25%。

亚洲国家采取旨在加强国内需求和重新启动区域内贸易关系以减少该地区遭受外部冲击的风险的行动可以提供避免这种风险的可能出路。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以附带的方式引发涉及发达经济体的恶性循环。

评论